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好少年 > 我爱家乡——历史人物

我爱家乡——历史人物

2010年03月06日 08:31:13 来源: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 访问量:357

争当“四好少年”活动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少年

我的家乡——历史名人

洺阳书院院长杨锦江

 
  杨锦江(1846—1926),字子酉,号岫荄,威县北关人,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科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进士。
  杨于光绪十二年(1886)奉命任河南兰仪县知县。他在河南任上,谨慎为官,清正廉明,颇有政声。他曾被相继委任为郑工赈务,光绪十五年(1889)河南乡试收卷官, 光绪二十二年(1896)河南乡试同考官。由于他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得到朝廷嘉奖。后因母丧归里守孝,离任三年,在威邑洺阳书院任教。三年后回河南辉县,补兰仪并兼理兰封等县知事。他在任上一心为民,兴利除弊,得到百姓的拥戴,绅民为其树碑立传。后曾因 驿马事故一度罢官,复原职后,百姓焚香远迎,欢声动地,足见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杨以至孝闻于乡里,村民传为佳话。他在洺阳书院教授生徒期间,每讲到古人之孝道,潸然泪下。他因怀念继母年事已高,引退归乡,读书务农,杜门教子 ,素日一身布衣,与村农无异。
  杨于天文地理颇有研究,案头常摆放《万国地理图》、《海国图志》等书,曾用蝇头小楷抄写徐松龛所著之《瀛海志略》。每有友人来访,他兴致大发,谈天说地,口若悬河,但只字不谈官场之事。王伯廉在诗中说他“与之谈瀛寰,兴高气如虹,与之谈官僚,茫然若哑笼聋”。他对世界宗教流派有较深的研究,著有《教派图说》。他对各国政体和国家前途有前瞻性的思考。义和团起义时,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就料到:义和团起事,恐不能了事。当时威县的文人都非常敬重他的为人,威县著名诗人王伯廉在与杨多年的交往中,对杨有深厚的感情,杨锦江在河南中牟县水月庵放赈时,王伯廉曾专程过访,并在那里小住几天。民国年间,威县尚希宾和王伯廉与他在威县志局共事,一起编写了《重修威县志》(民国版)。王伯廉在外听到杨逝世的 消息后,在其《哭老友杨绣荄》一诗中写道:“斯人今已矣,更与谁相同?他乡惊闻讣,老泪洒秋风。”王在《同心录》中还称赞杨锦江为“浑金璞玉”,并对他深表惋惜和怀念。
编辑:张林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