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在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振兴高中教育

在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振兴高中教育

2012年11月09日 14:00:05 来源: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 访问量:247

 

 
在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振兴高中教育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9月10日)
 段 小 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第28个教师节,并对振兴高中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表彰。这是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尊重人才浓厚氛围的动员会,也是利用五年时间建成省级教育强县、利用三年时间跻身邢台市高中教育前三强的动员会和誓师会。刚才,我们集中观看了《乘风破浪促振兴》和《播种希望,奠基未来》两个专题片,形象、直观地再现了三年振兴高中教育的辉煌历程,展示了模范教师的光辉风采,也勾起了我们三年来不平凡的回忆;教育系统的同志们一起合唱了《威县教育精神之歌》,极大提振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志奇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并隆重举行了颁奖仪式;梁美堂老师、和书合校长、王书君老师分别代表不同层面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他们在教育战线上爱岗敬业、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威县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59万人民,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那些榜上无名但也为威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校长老师以及离退休老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威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特别是我县教育基金会、原政协主席黄成俊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省级教育强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加紧迫。下面,围绕做好教育工作,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威县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紧迫感
威县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三年多来,县委、县政府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县教育事业取得显著变化。
(一)标准化学校建设取得新成效。尽管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财力底子薄、总量小,但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创造性破解资金难题,多渠道融资增加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教育投入3.9亿元,是前三年教育投资总额的7.5倍,被外界称为教育“穷大方”;其中争取上级资金1.33亿元,位列邢台市第一,成为威县历史上教育支持最大、投入最多的时期。实施学校基础设施项目110个,建成一批乡镇中小学教学楼、功能楼、宿舍楼、餐厅等设施,特别是按照“不建则已、建则标准化”的思路,建成了邢台市最好、全省一流的国家级标准化仲夷小学、仲夷中学,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先进的教育龙头,兑现了“威县子弟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承诺,被评为“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先进县”。
(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得到新跨越。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发展实施办法》等文件,着力构建普惠性、公益性学前教育机构。近两年来,全县新改建幼儿园71所,其中17所去年通过市级一类园评估验收,位居全市之首。城区今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幼儿园4所,其中投资515万元的超越双语幼儿园建成投用,投资1200万元的仲夷幼儿园正在建设,均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改变了幼儿园数量少、标准低、设施差、不规范的状况,真正做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职业教育快速推进,顺利通过省专家组对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评估验收,成为全市拥有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三个县级单位之一;建成省级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基地,为全县工业突破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采取“专业对口、凡进必考”办法,大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多来新招录教师982名,将服务我县的230名特岗教师全部纳入事业编制,极大改善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大力实施“名师塑造”工程,择优选拔40名县级名师承担重点课题,发挥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十佳师德标兵”和“十佳师德优秀教师”评选,用高尚师德引领行业风尚,极大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开展“名师工程”、“国培计划”等培训,为教师提升素质搭建平台。同时,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了仲夷小学、仲夷中学校长,选好龙头学校带头人,为高点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新进展。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教育去行政化要求,大力推行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学区职能由行政管理向业务指导的转变;打破乡镇行政区划,中心小学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办学主体,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增强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和积极性。推行校长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2011年年终考核,排名末位的一名中学校长被免职,4名在编不在岗教师被辞退,增强了压力,注入了动力。实行教育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年终按责任状严格考核问责,激发了内在活力。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按照“导向性、实效性、激励性、操作性”的原则,扎实开展“星级学校创建”,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各学校课改工程全面铺开,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五)振兴高中教育实现新突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振兴高中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举全县之力重教、支教、兴教。扎实推进开放办学,被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授予自主招生和社会实践基地,享受到更多优惠;成功加盟宽高教育合作学校,接受更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加大资金倾斜,三年来用于奖励教学先进单位、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260万元。2012年高考本一上线人数105人,上线率5.93%,比2008年提高4.6个百分点;本二以上上线人数523人,上线率29.5%,比2008年提高21个百分点;本三以上上线人数1119人,上线率63.2%,比2008年提高26.1个百分点,创造了高考历史最好成绩,圆满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扭转被动局面,三年实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2011年被评为“邢台市高考本二升学率提升先进县”。
我县教育工作不仅得到县内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市委书记王爱民在关于我县教育工作调研专报——《穷县也办富教育》上作出批示:“威县崛起,是全面突破。教育是一个标志。各项工作都上升,才能崛起。青山绿水是环境、是基础,进一步就是好学校、好医院,这是更进一步的环境。”邢台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刘劲松在威县调研时,称赞我们走出了一条“贫困县也能办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独具特色成功之路。特别是经省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国务院批准,我县教育局被推荐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8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公告。9月7日,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发去贺信;温家宝总理出席大会并讲话。我县教育局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基层单位,接受了国务院的表彰。这是迄今为止我县教育系统荣获的最高集体荣誉,成绩可喜可贺,不仅为威县争了光,也为全市全省添了彩。
三年来,威县教育事业的大发展给我们以深深的体会:一是四大班子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来研究、来部署,人大、政协多次就教育工作开展视察,组织有针对性的调研,积极为教育建言献策。可以说,如果没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就不会有威县教育的今天。二是全社会的关怀支持是基础。威县教育事业发展,得到了全县方方面面、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断浓厚:县直有关单位将对口帮扶教育经常化,解决对口学校日常遇到的困难问题;县内企业家开展了多种形式捐资助教活动,为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三是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是保障。广大教职员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岗位、辛勤劳作,特别是一线教师以对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站在三尺讲台,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威县教育的振兴,凝结着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奉献,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四是开放办学的理念和实践是动力。关起门来办教育,只能死路一条。正是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探索与大学联合办学、“一校两制”等模式,引进了外地先进的教学人才、观念、方法,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增强了教育发展活力。
总的来讲,我县教育事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教育战线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心血,饱含着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帮助,倾注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威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和全县父老乡亲,向多年来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威县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勿庸置疑,但我们不能满足、不能陶醉、不能只唱赞歌。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并不是路途平坦、良性循环、渐入佳境,仍然潜藏着危机,与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与建设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相比,目前我县教育还存有很大差距。全县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职员工,必须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挑战。
第一,从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来看,全县教育事业的水平还比较低。《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但就目前我县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硬件建设,还是教育质量水平,都还有较大差距。硬件设施方面,自身比教育投入巨大,龙头学校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按照国家校舍标准,配套设施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学校的功能还不完善;教育质量方面,高考成绩与全市一流学校比差距甚大,冲击名牌学校没有实现历史性突破,优秀生源外流问题仍然存在。
第二,从建设经济强县的目标来看,全县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比较弱。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明天的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地方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教育的先行与发展。有关专家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发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3%,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度为9%。可见,教育是基础、是先导、是支撑、是后劲。实现“百十九”和“五强一优”奋斗目标,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如果我们通过教育,培养输出大批人才,造就更多的威县籍商界的巨头、军界的将军、各级政界的要员和科技界的院士、博士,我们威县的人脉资源将更丰富,争资金、争项目的机会就更多,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快。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高新技术人才短缺,职成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群众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高,一些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手段、新知识在推广过程中经常遇到阻力或者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依托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第三,从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期盼来看,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少。当前,威县教育基本上由有学上进入到上好学的阶段,由规模扩张进入到内涵提升阶段。今年仲夷小学有4000名学生报考,但受办学规模所限,我们只能招录390名学生,10:1的比例,使很多学生无法进入仲夷小学就读,很多人找关系、托门子要进仲夷小学,但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从中也看出,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非常欠缺。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子女成人成才;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目前我县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等。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第四,从教育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教育教学管理整体水平较低。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水平,进而建设省级教育强县的关键所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师暨“两基”工作的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来办,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管理和办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在教育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所有这些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管理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客观讲,教育自身与新形势下教育需求仍存有较大差距:从教学管理来看,我县仍处于传统教育阶段,开放办学的思路不宽,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还相对滞后。从校长队伍来看,有些校长的管理水平不高,办学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方向不明、成绩不佳,与精细化教育管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的业务不精,在学校教师中缺乏威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与专家型、学者型校长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从教师队伍来看,近几年新聘人员较多,面对教育信息化、个性化的形势,大部分教师惯性思维严重,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原有教学办法,需要解决好保证数量与提升质量、知识更新与观念再造等问题;名师数量较少,名师效应和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师。个别校长、老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得过且过、浑天熬日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群众反映很多、意见很大。从教育局机关来看,教研力量还很薄弱,且结构不尽合理,急需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研队伍;机关人员活力不足,流动不足、上下交流不够,选拔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科学定位威县教育的发展目标,努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
建设省级教育强县,是“十二五”的教育工作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长远,抓教育就是抓战略,抓教育就是抓大局”的理念,将发展教育与建设经济强县紧密结合,全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和谐发展。
(一)坚持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着力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日前专门研究部署异地高考问题,就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围绕教育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切实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发展新任务,是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大政策亮点。在办园体制上,我们要坚持公益性,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在管理制度上,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在投入体制上,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在县城和乡镇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支持各乡镇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和新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力求尽快满足城乡群众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二是巩固发展义务教育。8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就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专门研究部署,讨论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把推进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努力使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为此,我们必须在全面提高普及水平的基础上,把促进均衡、推进公平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城乡中小学、幼儿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计算机、图书信息资源等办学条件指标一致。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健全和经费使用高效的目标,实现县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教育质量。这不仅是高中教育水平的直接体现,更是各阶段基础教育水平的综合反映。以“利用三年时间,高中教育跻身全市前三强”为目标,教育部门和各中学要牢固树立一年高考三年抓一年高考全程抓的思想,着力加强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研究和以高考为重点的考试研究,努力在高考总体升学率和冲击名牌学校上实现大突破和新提升。
(二)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提升育人质量。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落实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上下功夫。教育部门和各学校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把对学生一以贯之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之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自觉动手能力。注重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多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品德素养和社会公德。二是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各学校要根据各类教育的不同特点,优化课程结构,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努力探索、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评价制度,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加强过程管理,抓住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堂、每一个环节,把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管理贯穿到提高教育质量的全过程。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积极推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观摩教学、专题研讨、送教下乡等活动,把教研工作引向深入,带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在强化管理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覆盖学校教育教学、财务、师资、后勤、考核、考勤等所有工作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检测和跟踪。把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常抓不懈,努力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的良好氛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领导、业务指导、依法督导、政策引导、因势利导的主管职能,不断推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继续实行教育局班子成员业务主管和分片包干联系学区、学校制度,下移重心、强化服务,把综合督导与专项督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紧密结合,从办学方向、条件改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常规管理、综治安全等方面全面考核、考查和评估学校工作,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功夫。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逐步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远程教学设备;完善县级教学资源库和公共平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学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教育质量问题。当前,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地展开了生源争夺大战。要争夺到优质生源,只能靠质量。谁的教育质量高,谁争得的教育市场份额就大,得到的教育资源就多,引进的好学生、名教师就多,教育也就会步入良性循环。随着我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今年我县中考毕业生前100名中有73名、前500名中有391名学生进入县一中,成为优质生源最好的一年。特别是县一中探索实行“一校双制”,引入人才学校管理模式,有效保留人才学校的优秀生源。这些学生三年后将是本一甚至国家名牌大学的苗子,是我们高中进一步振兴跨越的希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矛盾,要通过素质教育推动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贯彻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当前,衡量教育质量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教学成绩,就是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现在大学扩招了,考大学容易了,但考名牌大学的竞争更加激烈。应该看到,在普通高校、重点高校及名牌大学接受的教育,虽然都是大学毕业,但无论综合素质还是将来就业,都将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教学成绩,抓升学率提升,让更多的孩子考取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满足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为孩子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架好梯、建好桥。
(三)坚持以强化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师表群体以“培养名教师、造就名校长、打造名学校”为重点,加大培养和宣传推介力度,全力推进校长、班主任和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一是强化校长队伍建设。校长的水平、校长的德行、校长的社会公信度、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水平和社会信誉。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校长开始的,在座的各位校长和教师是威县教育的代表,可以说社会对你们的评价就是对威县教育的评价。我们一定要重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重视校长的选拔、任用、管理和考核,督促校长们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绝招”,这是校长应该考虑的问题。校长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的核心,一定要懂业务、会管理、团结人。懂业务,就是要坚持亲自上课,成为骨干教师,做教育教学上的行家里手;会管理,就是要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教育教学,潜心谋划学校的发展,在学校事务和教学上有想法、有抓法,能够出思路、出成绩;团结人,就是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有制度的管理又有人文的关怀,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抓教学的工作氛围。希望各位校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增强抓好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真功夫、下硬功夫、下狠功夫。我们相信,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就能培养出一大批好学生。二是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在班级,建设好一个班集体关键在班主任。全县现有班主任1600多名,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把这支队伍紧紧抓在手上。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班主任工作和管理制度,为班主任成长、成功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建立公正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评估机制,不断加大对班主任的奖励力度,提高班主任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工作中优先考虑班主任;在选拔推荐学校中层和校级领导班子时,优先考虑成绩突出的优秀班主任;积极宣传、大力表彰优秀班主任,使之得到应有的荣誉感、幸福感,形成人人争当班主任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因而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对其他行业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的境界要高。教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理应在境界上高于别人,在操守上严于别人,在胸襟上宽于别人。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沉渣泛起,传统道德受到冲击,对学校这块“净土”可能要产生干扰。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坚守信仰、坚守理想、坚守良好道德底线。提倡教师们读读《论语》、《弟子规》,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和传统道德品质。当然,教师比较清苦,对这一点县委、县政府是清楚的,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提高待遇。传道授业的能力要强。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格,还要有过硬的本领。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必须转变“十年寒窗、终身受用”的观念,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钻研教育艺术,参加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技能,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做到精于教学、精于育人,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事业为重的航向要明。广大教师都要大力弘扬“大爱、厚德、创新、至臻”的“教育精神”,“辛耕、精耕、深耕、勤耕”教育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成为专家型、学者型、创新型的教师,从职业本身找到幸福的追求,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当前,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留守少年,缺乏亲情的关爱,教师仅仅传授给他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保持爱生如子的园丁情怀,用无私的大爱温暖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照亮每一个孩子的人生,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爱戴和社会尊重。
(四)坚持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职业教育在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多来,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主导产业、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要求我们必须把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贯穿其中,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立足服务经济建设,立足人的成长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大力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成长、成才之路,切实培养一批能推动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能提升产业水平的技术骨干力量,培养一大批能适应产业需求的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要继续探索和推广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促进师资、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全县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办学效益。要立足市场抓职业教育,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设什么专业、开什么课程,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要坚持把抓好农村职业教育作为重点,围绕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蔬菜、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开发,对农民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服务。
三、建立促进威县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形成重教兴学的强大合力
要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乐、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
(一)健全完善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机制。要切实保证教育优先地位,做到并严格落实六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制,落实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教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深化学区管理体制改革,赋予中小学更大的自主办学权,实施经费直接拨付到学校的管理办法,培树起优秀人才向中小学校长流动的正确导向。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考核力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全县教职员工参与讨论,充分汲取意见建议,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严格按照规则进行考核。继续坚持县委以人为本配班子,政府以人为本建队伍、教育部门以人为本聚资源,坚持在教学一线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保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最优化配置。
(二)进一步加大开放办教育力度。按照开放办学的理念要求,切实做到“走出去,请进来”,把县外一切能激活我县教育发展的要素,包括校长、教师、资金、观念、技术引进来。全县干部群众和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都要以欢迎的态度、开放的精神、包容的心态,善待支持一切来到我县教育战线的优秀人才资源。要积极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视野,破除陈旧思维,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各级教育机构要从长远考虑,为教师进修创造良好机会和条件,鼓励支持教师开展多形式的进修学习。
(三)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县上下要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对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安心、称心、舒心地从事教育事业。要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保障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想法设法提高教师待遇和收入水平,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解除后顾之忧。要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帮助教师排解疏导工作、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宣传尊师重教的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借鉴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在全县开展“寻找最美教师”活动,挖掘宣传全县一线教师的先进典型事迹。县名人馆内,要为贡献突出的校长、教师专门设立名师名校长板块;《威县志》也要设置专门章节,使威县教育功臣永留史册。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教育发展,积极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资助困难学生实现求学梦想,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助学强教”的浓厚氛围。
(四)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要着眼长远抓教育,带着感情办教育,认真研究解决本乡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县直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大力支持教育工作。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大力整顿校园周边环境,给学校创造一个安静、有序、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要高度重视教育安全,在学生上学、放学的主要路段,交通管理部门要强制性设置减速带,做好交通管制,确保师生安全。公安部门要将学校周围作为治安管理的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危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财政、发改、住建、卫生、土地等部门要切实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先保证要素供应。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继续抓好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留守儿童等相关工作。
老师们、同志们,教育是决定未来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职业。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发扬“自强、包容、诚信、担当”的“威县精神”及“大爱、厚德、创新、至臻”的“教育精神”,肩负起历史责任,承担起神圣使命,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不辜负全县父老乡亲的期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科学发展、赶先进位”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撑!
最后,祝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编辑:张林
评论区
宋亚军(2012-12-18 15:53:04)

《在线教育》 《教育教学论坛》 《中国校外教育》《赤峰学院学报》各个专业普刊核心均有,有需要的联系QQ:734424445 电话:15075165217宋老师

回复 支持[1]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 特此声明。